學習資料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勝利營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八一宣言》發表和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9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侮的偉大篇章。”這一科學論斷是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歷史貢獻的高度評價和深刻總結。回望那段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奇跡般地將當時四分五裂、一盤散沙、任人宰割的暗弱中國,凝聚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的血肉長城,徹底扭轉了正義與邪惡的力量對比,為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提供了基本保證。
2025年7月8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的《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展覽分為八個部分,展出1525張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顧抗戰烽火、崢嶸歲月。圖為7月13日,參觀者在參觀主題展覽。 中新社發 陳曉根/攝
在反法西斯戰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僅以博大的政治胸襟,在國內建立起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更以胸懷天下的使命擔當,積極推動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將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與人類正義事業緊密相連,既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爭取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又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在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把建立國際的抗日統一戰線視為一個必然選項,將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視為一個整體,而且以其抗日的徹底性引領了統一戰線的建立。1936年7月,毛澤東同志同斯諾談話時指出:“日本帝國主義不僅是中國的敵人,同時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敵人,特別是和太平洋有利害關系的各國即美、英、法、蘇等國的人民的敵人。”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為了進一步擴大抗日統一戰線,增強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力量,公開倡議建立東方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明確表示支持蘇聯反對德國法西斯侵略戰爭,同時再次提出爭取英美加入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同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共中央通過《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共產黨確立與英美等國建立反日統一戰線的政策,并指出:“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后地明朗化了。”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這不僅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國際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獨立抗戰的艱難處境,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從此更加緊密相連、命運與共。
中國共產黨還努力促進各國人民和無產階級結成廣泛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這一時期內,革命的總任務,是把全世界一切可能的力量都組織到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統一戰線內,用以抵抗三個法西斯國家的瘋狂侵略與各國內部法西斯的襲擊”。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在共產國際的號召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許多國家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紛紛奔赴反法西斯戰場。白求恩、柯棣華等醫生積極投身中國戰地救護工作,將熱血乃至生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斯諾、史沫特萊、斯特朗等記者以筆和鏡頭為武器,向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軍民團結抗戰的英勇事跡,戳穿了日本法西斯的謊言;路易·艾黎等發起成立工合國際,以“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組織后方生產,為中國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還有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朝鮮義勇軍等國際主義戰士,他們選擇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擊法西斯。這些來自世界各國人民的寶貴支持,最終匯入中華民族抗戰的時代洪流,不僅為奪取抗戰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撐,更鑄就了一座彰顯人類良知與國際正義的巍峨豐碑。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團結億萬同胞挽狂瀾于既倒的偉大創舉。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啟示我們: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無往而不勝,根本在于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的方針,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為此,我們必須不斷發展壯大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將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將中華民族的向心力與創造力最大限度激發出來,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壯美華章。
來源:求是網




